女性主义40年
女性主义40年 名言/名句/语录

本页共收录61条《女性主义40年》相关句子:

本页收录的《女性主义40年》名言/《女性主义40年》经典名句/语句根据受欢迎度排序,通过这些《女性主义40年》语录可以了解《女性主义40年》的特色。如果您也有喜欢的《女性主义40年》名句,欢迎分享。

我们可以理解那些不想给别人添麻烦。也不希望别人给自己添麻领的人。但是,谁都会生病、衰老,不可能在一生中都不给任何人添麻烦。那些咬紧牙关说着绝不给人添麻烦的人,一旦生病或衰老,究竟该怎么办呢? 再来思考一下,如果说带孩子上班会给人添麻烦,那么大概可以分为4种情况一企业、孩子、女性、男性。 林派的理论正是企业方的理论。这个理论仅仅把现在的男性社会生搬硬套给了女性:一切以企业利益为准,哪怕自己会粉身碎骨。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女性追求至今的女性解放,并不是要变得像男性一样拼命。这次的论战可以让我们明白一件事,就是在女性中也有众多默默忍受一切的“阿信式”打工人。 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孩子上班其实也是在给孩子添麻烦。孩子在一个既没有玩具又没有小朋友一起玩的环境里是不可能快乐的。而且,想找一个不觉得孩子麻烦的环境,估计只有自己家里了。这样一来,问题就回到了“因为女人和孩子是社会的麻烦,所以应该退回到不惹麻烦的地方去”。 那要怎么解决呢?只有扩充和完善幼托设施。例如从20世纪0年代初期开始,地区公民馆等公共设施内设置了临时托儿所,现在已经基本普及了。那么,为在育儿期同想去饭店或看电影的人开设一家带有临时托儿所的电影院,作为一种经营手段也是可以成立的吧。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是对小孩有利的事,也是大人最终判断
《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和以往所有提高女性地位的政策不同,它否定了“被固化的男女任务分工(序言)”。只有那些落后的大叔才会愤怒地表示:“男女平等?荒谬!”而大多数现代男女都会说:“男女平等?嗯,那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女性运动的前辈一直致力于女性参政权的斗争,日本宪法第24条也明确规定禁止性别歧视。日本宪法一直被视为“美国强加于日本”的宪法,讽刺的是,在日本宪法中有禁止性别歧视的规定,而把“民主的宪法”强加于日本的美国,它的宪法中却没有这一条。美国的女性不得不发起《平等权利修正案》运动,要求修正宪法,添加男女平等条款,然而该运动却在保守派的顽强抵抗中天折了。有人认为男女早就平等了。女性有参政权,国会议员中也有女性,虽然只占3%,但那也是因为女性没有给女性议员投票罢了。学校里是男女平等的,职场上的男女不平等是因为女孩们凭着自己的自由意志选择进入家庭,不是吗?明明是因为喜欢才选择进入家庭的,可男人们依旧手握“是谁在供你吃穿”这张王牌。即使在所谓平等的学校中,能干的女孩子也是被人嫌弃的。法律上的平等为什么总是无法与现实中的平等相结合呢?人们历来认为,这是因为“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残余”“女孩子娇气”“对妻子的家务劳动价值评价过低”等。对于这些议论,《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打出了一击绝杀一只要“男人该干的活儿、女人该干的活儿”这种“规矩”
不要抱怨!“男女平等”的资本主义解决方法就是将女性分化,分成精英女性和普通职业女性。这种现象无一例外地出现在女性解放运动发达的国家。实际上,被称为精英的女性不过是极少数的特例,被企业当作借口放在陈列橱窗里展示给世人看罢了。政府与企业迫使女性在“和男人一样的平等”或“甘于女性地位差异”两者之间选择,乍一听仿佛很有道理。且慢!我们才不会掉入这种陷阱。在踏上对方划定的战场前,让我们换一换思维方式,答案其实只有一个一工作女性化。女同胞们,只要这样说就行了:“你们想想到底是多亏了谁才能工作起来‘像个男人39;。”要是失去了军功章背后的支撑,就算是男人也做不到工作起来“像个男人”。看看那些只有父亲的单亲家庭的烦恼就能明白。反之,只要男人变得“像个女人”,那么女性也就不用勉强加入不合理的竞争了。真正的“工作女性化”,应该是拥有家庭的劳动者一不论男女一都能在合理范围内采取兼顾事业和家庭的工作方式。 但是,这种工作方式是指让父亲或母亲抱着还在哺乳期的婴儿、带着尿片去公司,然后在上班时抽空给孩子喂奶、换尿片吗?在重视效率的现代职场中,育儿的不合理、不节约、不均衡与工作几乎不可能兼容。那么,是否应该干脆当个个体户,把家当作工作单位兼顾工作和育儿呢?现实中确实有人辞职开民宿,把一家人的生活场所变成工作场所。但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就是
首先受到这种 “雇佣危机” 冲击的依然是女性。20 世纪 90 年代的经济萧条导致大量女性临时工被解雇,事务部们的女性员工成为雇佣调整的对象,新加入劳动市场的应届女毕业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就职因难。同时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劳动工会在这种状况下并没有提供任何帮助。不仅是日本,发达国家的劳动工会全都只关心保护已经获得工作的正式男性劳动者的既得权利。从这一点来说,这些工会的利害关系和更为保守的经营者是一致的。这种有组织地将女性排除在劳动市场之外的行为,若不算是对女性的慢性暴力,还能算甚麽?这难道不是可见的直接的暴力吗?缓慢而致命的暴力?“女性没饭吃” 的现实正是和平时期的父权制制造的结构性暴力。失业夺走了女性的生存基础,使女性丧失保持社会身份与尊严的依据,让她们不得不在经济上依附于男性,并因此不得不忍受家庭内部丈夫的暴力,或者把女性逼入 “事业或卖春” 二者择其一的困境。东欧经济危机进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失业女性,其结果就是离婚率急剧下降、出生率骤减和家庭内暴力增加。“女性没饭吃” 就是又一个东欧女性卖春和日本基地买春问题背后的单纯事实。仅仅因为是女性就找不到工作,这种社会性不公正就是加诸于女性的暴力。“没有工作” 并不意味着 “可以不用劳动”,而是意味着女性不得不去做比雇佣劳动更糟糕的无薪酬劳动。密斯等人的论述清晰地揭示了性别观念背后赤裸裸的女性压迫。

5页 / 

7

女性主义40年

《女性主义40年》

作者:上野千鹤子

上野千鹤子其他作品: 《始于极限》 《为了活下去的思想》 《厌女》 《快乐上等》
《女性主义40年》简介:

“我就是我!我就是女人!”从“野丫头”到“女性主义理论第一人”上野千鹤子完整回顾40年女性主义历程“我就是这样一路飞奔而来的,我希望读者能够接过我的接力棒。”——上野千鹤子1970年,日本女性解放运动诞生了。二十出头的上野千鹤子接受了女性主义洗礼,前辈们活跃的身姿激励着她奔向最前线,并一路奔跑至今。40年后,上野千鹤子回顾自身女性主义的生涯。从女性主义草创期... (更多)

投稿有关《女性主义40年》的语录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