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Ⅱ 名言/名句/语录

本页共收录380条《第二性Ⅱ》相关句子:

本页收录的《第二性Ⅱ》名言/《第二性Ⅱ》经典名句/语句根据受欢迎度排序,通过这些《第二性Ⅱ》语录可以了解《第二性Ⅱ》的特色。如果您也有喜欢的《第二性Ⅱ》名句,欢迎分享。

肉欲之乐在爱的无垠荒漠中占有很小一块炽热之地,它迸发出的光芒是如此强烈,以至人们再也看不到任何别的东西。在这变幻莫测的营火周围,存在的是危险,是未知。当我们从短暂的拥抱或一长夜中起身时,都会重新面临双方所必须应付的生计问题。 而且,即使性爱在婚前就存在或在蜜月时就被激起,它也不会在未来漫长的岁月中经久不衰。无疑,忠诚是性爱所必需的,因为两个人在爱情中产生的欲望只与他们个人有关;他们因而不愿意让第三者插足,希望彼此都是别人所不能替代的。但是,这种忠诚只有在它是一时冲动时才有意义,而由于是一时冲动,性冲动的魔力会消失得相当迅速。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它把每个情人,暂时地、肉体地变成了一个其生存在无限的超越中延伸的人;要占有这个人无疑是不可能的,不过至少可以以一种十分特殊的、非常刺激的形式建立接触。但是,当双方由于敌意、厌恶或冷漠而不再想有这种接触时,性冲动的吸引力便消失了。几乎可以肯定它在尊重和友好的气氛中也会消失,因为进入外部世界实施他们的共同设计、因而以超越形式相互交往的两个人,不需要肉体结合;而由于这种结合失去了它的意义,他们甚至会对它表示反感。 资产阶级的乐观主义向已订婚的女孩子提供的肯定不是爱情;它为她树立的光辉理想是关于幸福的理想,这就是说,是在内在和重复的生活中所追求的单调的平衡理想。在某些太平昌盛的年代,这曾是整个中产阶级,特别是地主们的理想;他们的目标不是征服未来和世界,而是和平地保持过去,维持Statusquo [现状]。一种徒有其表却无抱负和热情的平庸,一种周而复始重复着的漫无目的的日子,一种渐渐走向死亡却不问及其目的的生命--这就是他们的所谓34;幸福34;。这种由伊壁鸠鲁和芝诺(Zeno)含糊提出的伪学问,如今已名誉扫地:原封不动地保持和延续世界,现在似乎既不可取,也不可能。男性被动员起来去行动,他的使命是生产、战斗、创造和进取,是向整个宇宙和无限未来超越。但...
相反,在女人身上,一开始就在她的自主生存和她的“他者存在”之间有着冲突;人们向她灌输,为了讨人喜欢,就必须竭力令人喜欢,必须成为客体;因此,她应该放弃她的自主,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为她越是少运用自有去理解、把握和发现周围的世界,她就越是在世界上找不到资源,她就越不敢确认自己是主体;要是人们鼓励她去做,她可能表现出与男孩同样的活力、同样的好奇心、同样的主动精神、同样的大胆。当有时人们把她当做男性培养时,便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时她就会避免许多问题。指出这一点是有趣的:做父亲的乐意让女儿接受的正是这种教育;由一个男人抚养长大的女子,摆脱了大部分女性的缺憾。可是风俗反对人们将女孩与男孩完全一律对待。我在一个村里见到过一些三四岁的小姑娘,她们的父亲让她们穿短裤;所有的孩子都捉弄她们:“这是女孩还是男孩?”他们想证实一下;以致她们恳求让她们穿裙子。除非她过的是非常孤独的生活,否则,即令父母亲允许她的举止像男孩,她周围的人、她的朋友们、她的教师们,都会不自在。总是有婶婶阿姨、奶奶外婆、堂表姐妹要抵消父亲的影响。一般说来,他对女儿的作用是次要的。压在女人身上的一重诅咒是——米什莱正确地指出过——她在童年时便落在女人手里。男孩起先也是由他的母亲抚养的,但她尊重他的男性特点,他很快便摆脱了她;而她却要使女儿融入女性世界。
因此,女人在家庭内部所干的活并不给予她自主;家务劳动不是直接有用于集体,它不面向未来,它不生产什么。只有融合在生产或活动中向社会超越的生存时,家务劳动才具有意义和尊严:就是说,它远没有解放主妇,而是把她置于丈夫和孩子们的隶属中她正是通过他们得到存在的理由:在他们的生活中,她只是一个非本质的中介。即令法律从她的义务中取消了“服从”,也丝毫改变不了她的处境:这个处境不是建立在丈夫的意愿上,而是建立在夫妻共同体的结构本身。不允许女人做积极的事,因此她不被看做个完整的人。不管她受到多少尊敬,她是附属的、次要的、寄生的,压在她身上的沉重诅咒在于,她的生存意义本身不掌握在她手里,因此,她的夫妻生活的成败对她来说比对男人来说重要得多:他是公民、生产者,然后才是丈夫;她首先、而且往往只是妻子;她的劳动不能让她摆脱她的处境。相反,她的劳动正是由于这种处境获得价值,或者没有价值。如果她在爱着,慷慨地忠诚,她会在快乐中完成她的任务;如果她是在怨恨中完成任务的,她会觉得这是乏味的苦差事。它们在她的命运中将只有非本质的作用:在夫妇生活的不幸中,它们帮不了忙。因此,我们必须看到,这种基本上由床上“服务”和家务“服务”确定的状况是怎样被具体感受到的,在这种状况中,女人只有接受她的臣仆地位才能找到
精神分析学家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区分了三种受虐心理:一 种在于疼痛与快感的联系,另一种是女性对性的依附性的接受,最 后一种立足于自我惩罚的机制上。女人之所以有受虐心理,是因为 在她身上,通过失去贞操和分娩,快感和疼痛是联结在一起的,还因为她接受被动的角色。 首先必须指出,将性欲的价值归之于疼痛,完全不能构成被动屈从的行为。疼痛往往有助于使肌肉紧张,唤醒被骚动和快感的强烈本身麻痹了的感觉;这是在肉体的黑夜中爆发的一道强光,它把昏倒在炼狱中的情人夺走,为的是让他能够重新投入炼狱中。正常来说,疼痛属于性欲狂热:喜欢互相给予快感的两个身体,竭力互相感受,互相结合,千方百计互相比较。在性欲中有一种自我分离,一种激情,一种迷醉:痛苦也消除自我的限制,它是一种超越和顶点;痛苦总是在狂喜中起到巨大作用;众所周知,美妙感觉和痛苦互相关联:抚摸会变成折磨,酷刑会引发快感。拥抱很容易导致咬、捏和抓;这些行为一般不是虐待性的;它们表达了融合的愿望而不是毁灭的愿望;忍受痛苦的主体也不寻求否认自己和侮辱自己,而是结合;再说,这些行为不是男性特有的远非如此。事实上,痛苦只是在作为奴役的表现被把握和接受时,才有受虐的意义。至于失去处女贞操的疼痛,它并不与快感相伴随:所有女人都害怕分娩的痛苦,她们也很高兴现代的方法使她们免除这种痛苦。疼痛在她们的性欲中和在男人的性欲中占有一样的位置。
它的欲望以可耻的方 式表现出来。男人“绷紧”,女人“变湿”:在这个词本身,有着 对童年尿床、要撒尿时不由自主地、有罪地放松的回忆;男人面对 夜晚遗精也感到厌恶;射出液体一一尿或精液并不令男人感到耻辱:这是一种主动行为;但如果液体是被动地排出的,就是耻辱,因为这时身体不再是由肌肉、括约肌、神经组成,由大脑控制反映有意识的主体的机体,而是一个器皿,一个由惰性物质构成的贮藏物,一个受机械摆布的玩物。如果肉体发生渗漏一就像一堵旧墙,或者一具尸体那样一它并非像是射出液体,而像是液化了:这是使人恐惧的解体过程。女性的情欲是贝壳类动物柔软的蠕动;男人是迅猛的,而女人只有不耐烦;她的等待可以变得强烈,却仍然是被动的:男人像鷹隼那样扑向猎物;女人像食肉的植物又像春没昆虫和孩子的沼泽那样窥伺;她是吸取、吸盘液体,她是树脂和胶,是一种静止的、渗透性的和有黏性的召唤:至少她是这样暗中感觉到的。因此,她身上不仅有对企图使她屈服的男性的抗拒,而且有内心冲突。在禁忌、在来自教育和社会的抑制之外,还要加上对来自性体验本身的厌恶和拒绝:两者相互作用,以致在第一次性交后,女人往往比以前更加反抗她的性的命运。

1页 / 

38

第二性Ⅱ

《第二性Ⅱ》

作者:西蒙娜·德·波伏娃

西蒙娜·德·波伏娃其他作品: 《人都是要死的》 《第二性》 《越洋情书》 《第二性Ⅰ》 《波伏瓦回忆录》
《第二性Ⅱ》简介:

《第二性2》是二十世纪女性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称波伏瓦为“女性主义思想的泰斗”、“女权主义的思想导师和旗手”。书中援引大量实例,翔实生动,一改普通理论著作的枯燥晦涩,读来趣味横生。波伏瓦作为思想家是超越时代的,她在《第二性2》中指出的很多问题直到今天还是社会的顽疾,有些甚至愈演愈烈。在原著出版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反观这本书,更能引起切身思考。《... (更多)

投稿有关《第二性Ⅱ》的语录

推荐作品

更多>
挪威的森林经典语录

挪威的森林

可爱极了,绿子。’我补充道。‘极了是什么个程度?’‘山崩海枯那样可爱。’绿子扬着脸看着我:‘你用词倒还不同凡响。’‘给你这么一说,我心里也暖融融的。’我笑道。‘来句更棒的。’‘最最喜欢你,绿子。’‘什么程度?’‘像喜欢春天的熊一样。’‘春天的熊?’绿子再次扬起脸,‘什么春天的熊?’‘春天的原野里,你正一个人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道:‘你好,小姐,和我一块打滚玩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棒不棒?’‘太棒了’

村上春树

点赞(0) 3134 ℃
当尼采哭泣经典语录

当尼采哭泣

我们对欲望,比对欲望的对象爱的更多

欧文·亚隆

点赞(0) 945 ℃
都是遗风在醉人经典语录

都是遗风在醉人

但我从来没有流连过这陌生人所经营的生计,我觉得他们是风景,生生不息,却遥不可及。路过捷运站口,与一个又一个连绵不绝的陌生人擦肩而过,无论清晨日暮,多少有了抽象的意味,就仿佛成长之于蓬勃的少年,多少有些冷却的姿态。我努力告诉自己,这就是我的旅居,有一点辛苦、黯然,却没有什么不好。眼前的这一些人,更因为接近生活打拼与辛酸,才显得兢惕励志

张怡微

点赞(0) 209 ℃
细民盛宴经典语录

细民盛宴

在上海,我出生于工人新村,从小到大,我住过三个工人新村,至今都是住在新村里,但能表现上海工人阶层日常生活的文学作品是很少的。只要说到上海,人们想起的都是旗袍、背头,老洋房、石库门,但这些意象我都很不熟悉,我也是看来的。和我一样经历的上海年轻人还有很多,我们的父母有的是知青、有的是支内,有的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国淘金,像我的父亲是海员,海上的工人,我们一起成长起来的工人的后代们当然会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自己对父辈的认识,我们有自己的审美、自己见过的一生一世。这些成长、变迁的故事是我最熟悉的,但我同时也知道,我们的父辈即使费一生辛苦也很难在文学上代表上海。所谓“细民”的“盛宴”,我就是细民中的一员,而所谓“盛宴”,不过是我所见过的婚丧嫁娶的团

张怡微

点赞(0) 122 ℃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