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些书中有些地方超出了孩童的视野,那么正是这些地方让小读者们印象深刻。通过这样的话语和理念让孩子们因此获得了自己成长的护身符,能够充满欢愉地跨过青少年的门槛进人成年人的应许之地。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如饥似渴地想要“饱读”这些书籍的原因。 “如饥似渴地读书”,这真是一个奇怪的比喻,但它足够让人陷人深思。事实上,在艺术王国里,没有哪种形式能够像散文那样,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会对文本产生影响,改变甚至是破坏它的形式。也许我们真的能把阅读与消费相提并论。当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我们必须记住,人需要营养和人需要吃饭的原因可能并不完全相同。以前的营养学理论也许不无道理,因为吃饭是该理论唯一的依据,认为我们是通过吸收食物的精华来获取营养的。但是,今天的我们并不只是通过那样的方式来获取营养,虽然吃饭是一个吸收和获取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中我们吸收的不仅仅是生存所需的营养。同样,阅读也是这样一种吸收和获取的过程。换句话说,阅读并不只是增长经验,并不只是获取体验与经历的宝库。所谓心理替代理论其实就是关于营养的理论,它强调我们新生的血液来自我们消耗的血液,我们新生的骨骼来自我们损耗的骨骼,等等。但是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我们读书并不只是为了吸收经验,我们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对于儿童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他们的阅读也应遵循这种方式。进一步说,孩子们在阅读中吸收,他们并没有只是沉溺在移情之中。阅读与孩子们的个体成长和感知能力的关系,要比阅读与他们所受教育以及对世界的了解程度的关系更为紧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说,对孩子们而言,阅读本身和在阅读中发现真理一样重要。同样的,儿童书籍所蕴含的特殊意义也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