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大明

翻译一下:长林抗议啊,是因为灰税的事。当年包税导致龙脉毁伤,这不光对咱们婺源县和县学的气运有所妨害,对当初承包矿场爱护山灵的初衷,有所违背啊。 这话说得真够费劲的。很明显,谭知县想说这一切都是包税惹的祸,可骂包税,就会扯到矿监的公公们,一骂公公们,就会扯到皇帝。一个小知县,谁都不能得罪,只好小地遺责一下包税,然后还得往回找补一句,表示包税开矿的本意是好的,只是执行没到位而已。 谭知县应该是私下里跟利益方达成了某种妥协,争取到了灰税的取消。可是这些事没法开在合面上说,只好隐晦地点了几句因果。 有趣的是,在同一篇文里,谭知县前面还义正词严地痛斥愚民“且向所藉口者,或以灰税未除。而本县业已议豁,又复何辞!”后面忽然又说“其本岭灰税除另申豁外,谨据通邑情再合申报。 前面还口口声声说我们早把灰免了,后面却变成了我们正在研究免税的办法…… 这个前后不一致的矛盾,说到底还是好面子。灰税之争,毕竟是婺源县衡 理亏,但官府不能错,至少不能向老百姓认错,否则官威何在?所以谭知县用 了春秋笔法,把取消灰税之事挪到长林抗议之前,显得民众特别不理性,免了 税还闹事。 本来是官府收取重税,导致民众抗议,知县急忙弥补救火。这么一挪移, 变成了官府早有绸缪,无知民众无理取闹,官府耐心安抚解释。 效果完全不一样了

热门推荐

1、世人只知巨龙之怒,伏尸百万,却不知蚍蜉之怒,也能摧城撼树。 2、说传奇失之轻薄,说悲壮则失之滥情,讲忠义过于迂腐,谈军略又太细碎。种种言说,都未能切之腠理。最终所有词汇都逐渐淡出,沉淀下来的,只有两个字:责任。 3、朱瞻基想起刚才这人还在念叨孟子,是个秉持“君为轻”的家伙,不由得有些泄气。他突然好奇地问道:“倘若本王在这次袭击中生死不知,而你恰好又在中枢,会如何处之?” “越王谋篡,则立襄宪王;襄宪王谋篡,则立越王。”于谦毫不犹豫地回答。 “喂…我说的是本王生死不知,不是死了。你难道不该是先来救我吗?” 国不可一日无君。我等为臣者,自然先为社稷计。” 他果然最关心的并不是本王…朱瞻基幽幽地叹息了一声,可一看于谦那张严肃的面孔,居然不敢说什么。 4、天下之事,从来不是靠虚无缥缈的忠义,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利益来聚拢人心!各怀鬼胎怕什么,貌合神离怕什么,只要利益一致,就不怕事情推不下去。 5、“那里有一个看塔的小沙弥,你给他半吊钱,就能偷偷攀到塔顶,看尽长安的社丹。小沙弥下的钱从不乱用,总是偷偷地买来河鱼去慈思寺边的小猫。”张小敬慢慢说着,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6、吴定缘笑道:“好、好,皇上和太子最爱听的就是这话。你把好了机会,一步登天,须不是小仁了。”于谦仿佛受到辱似的,住他衣大声道:“别把每个人都想得像你那么龌龊!我于谦虽然官卑位贱,却不是幸进之徒!” 于谦出身钱塘于氏,最听不得被人说是钻营小人。他嗓门本来就洪亮,加上情绪激荡,竟震得天花板的灰尘都抖搂下来几缕。吴定缘嗤笑一声,斜眼乜着他,不再说什么 于谦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松开对方衣襟,冷笑道:“你也莫装糊涂。一个应天府的捕吏拿住炸船疑犯,不交给本管府上邀功,却白白送到锦衣卫门口,分明是觉得有性命之忧,想要置身事外。你一定是发现了什么,刚才却没说,对也不对?” 吴定缘嘴角一抽,这“小杏仁”当真敏锐得紧,一句便到点上 于谦气呼呼地瞪着他,道:“我真没
马伯庸

原作者:马伯庸

马伯庸作品: 《长安十二时辰 上》 《三国机密》 《古董局中局》 《文化不苦旅》 《风起陇西》 《草原动物园》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马伯庸简介:

马伯庸,著名作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古董局中局》、《风起陇西》、《三国机密》,中篇小说《末日焚书》、《街亭杀人事件》、散文《风雨 (更多)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