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忆录(1989-1994)
文学回忆录(1989-1994) 名言/名句/语录

本页共收录380条《文学回忆录(1989-1994)》相关句子:

本页收录的《文学回忆录(1989-1994)》名言/《文学回忆录(1989-1994)》经典名句/语句根据受欢迎度排序,通过这些《文学回忆录(1989-1994)》语录可以了解《文学回忆录(1989-1994)》的特色。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文学回忆录(1989-1994)》名句,欢迎分享。

出於大家熟知的緣故,本書各處,奉命刪除,僅此告白以讲文学为妥。文学是人学中国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文化问题,不用一个世界性的视野,无法说。我讲世界文学史,其实是我的文学的回忆我的文學,有政治性,是企圖喚回人類的自愛,推己及人,重要的還先不是“人”,是“己”。若人人愛己,就好辦了。西方是個人主義。個人主義,是指先從自己做起,不是自私自利【新生】就是寫這樣一段愛——每個人都經歷過的一段無望的愛情,“愛在心裡,死在心裡”發育時,生理上也會渴望寫詩——但丁就這樣寫起來【神曲】涵蓋甚大,中世紀哲學·神學·軍事·倫理。以現代觀點看,【神曲】是立體的【離騷】,【離騷】是平面的【神曲】。【神曲】是一場噩夢,是架空的,是但丁的偉大的徒勞好比一瓶酒。希臘是釀酒者,羅馬是釀酒者,酒瓶蓋是好的。故中世紀是酒窖的黑暗,千餘年後開瓶,酒味醇厚。中國文化的酒瓶蓋,到了唐朝就掉落了,酒氣到明清散光。“五四”再把酒倒光,摻進西方的白水,加酒精陶淵明,雙重隱士,實際生活是隱退田園,隱掉了。文學風格是恬淡沖和,也隱在種種高言大論之外。陶淵明不在中國文學的塔內,他是中國文學的塔外人。正由於他的第二重隱士性,所以生前死後,默默無聞生在西方,就做伊卡洛斯,生在中國,只好做做脫線的風箏他不在中國文學的塔尖。他在塔外散步。我走過的,還要走下去,就是這樣的意象和境界【世說新語】雖然洋洋大觀,其實草草,只留下魏晉人士的印象,而單憑這印象,足以驚歎中國有過如此精彩的文學黃金時代談西方文學,可以從文藝復興入手,往前推,往後看。從中國文學入手,可從魏晉文學著手,往前推,往後看。魏晉時代,不是文藝復興。中國非常非常不幸,什麽事都是例外基本結構,是大靈感。字裡行間,是小靈感現代智慧得以解脫的是什麽?宗教的偏見,道德的教條,感情的牽絆,知識的...
一九八九年七月十六日东方经典以佛经最高。手边没有,以后补。波罗密多,即反复证明之意。我用我的方法结论示众,希望每个人建立起自己的方法论。零碎分散的知识越多,越糊涂。在美中国学者大抵如此。林语堂,胡适之,个个振振有词。只是,要者是理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如此能成智者。声明:方法论,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什么是目的?太难说--黑格尔,笛卡尔建立方法论,马克思太重方法--为什么目的难说?因为宇宙是无目的。伯恩斯坦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人物》说,运动便是一切。被批判近百年。伯恩斯坦倒是最浅道出唯物论真谛。宗教是什么?就因为宇宙无目的,方法论无目的,也是架空。宗教是想在无目的的宇宙中,虚构一目的。此即宗教。哲学家是怀疑者、追求者。科学家解释,分析,过程中有所怀疑者,则兼具哲学家气质了。或曰,这样的科学家是有宗教信仰的,为宗教服务的。西方大科学家不满于老师追求科学,总想进入哲学、宗教,进进退退,很有趣。艺术家可以做哲学家、宗教家、科学家不能做的事。艺术家是浪子。宗教太沉闷,科学太枯燥,艺术家是水淋淋的浪子。他自设目的,自成方法。以宗教设计目的,借哲学架构方法。然后这不是浪子回头,而是先有家,住腻了,浪出来,带足哲学、宗教的家产,浪出来。不能太早做浪子,要在宗教,哲学里泡一泡。奇怪的是,世界智慧都从东方来,基督教的《圣经》自东方来,成了欧美的主要宗教,释迦更是标准东方的,二十世纪存在主义之后的哲学,对禅宗也迷。佛教经典是庞大、丰富、杂乱的。而禅宗是精神快餐,易传。唐宋文人每称居士,指在家修行,信佛教。出家则要剃度。我幼年时,袈裟、芒鞋、法号,皆备齐。因为我上面有五个兄长已死,防我也死,要我出家。我不肯梵顶行礼,逃出来,但耳朵上穿了一个洞。佛教吸引中国最有学问的人去研究,说明佛经的文学性,哲理性之丰富。近者如章太炎...
P482我们都要注意身体。灵魂是演奏家,身体是乐器。P536[谈勃朗特三姐妹]西方就有这好处:有这样健康的爱情教科书。中国要么道德教训,要么淫书;要么帝王将相画,要么春宫图。这几本书是爱情上的“福音书”。爱情在这个世界上快要失传了。爱情是一门失传的学问。大家都结婚了。否则,就做个爱情上的流浪汉。已经结婚的,就地取材,自己、双方,创造新的快乐。P562一个文学家、艺术家如果被人归类为什么什么主义,那是悲哀的。如果是读者、评家误解的,标榜的,作者不过受一番委屈。如果是作者自己标榜的,那一定不是一流。不要去构想,更不要去参加任何主义。大艺术家一定不是什么主义的——莎士比亚什么主义?(很严肃地)要说笑话时,也不要说:“我来讲个笑话。”P598世上各种主义,都对的——对一面。要这样看。P680文学、哲学,一入主义,便无足观。P840一个人,一个艺术家,不要轻信任何主义。P1050最高的艺术,自己不会成主义,别人拿他当成主义,也主义不起来。我对各种各样的主义,好比窗户开着,瞧瞧邻家男孩。好看么,看看,不好看,看看云。P538从前的大人物,一趟旅游,影响一生。P571对年青人一生的转变有重要影响的事件,如下:死亡,最亲爱的人的死亡。爱情,得到或失去爱。大病,病到几乎要死。旅行,走到室外,有钱的旅行和无钱的流浪。P583布丰:天才,就是坚持不懈的意思。
P588我们读前辈的书(看画、听音乐),应有三种态度:设想在他们的时代鉴赏;据于自己的时代鉴赏;推理未来的时代鉴赏。P600纪德:“要担当人性中最大的可能,成为人群中不可更替的一员。”P604[马拉美]是美文学,清醒,颓废,如果李商隐懂法文,一定与马拉美倾谈通宵。二十岁前,我曾一味求美,报纸也不看——受他影响。宋词。马拉美。后来醒过来了:一个男人不能这样柔弱无骨。是骨头先醒过来。P615什么是悲观主义?我以为就是“透”观主义。不要着眼于“悲”,要着眼于“观”——万事万物都会过去的,人是要死的,欲望永远不能满足,太阳底下无新事……这就是悲观。悲观主义是一个态度,是一个勇敢的人的态度。P625[面对时代]我的对策,是索性抽掉这个背景。曹雪芹聪明,本能懂得时空必须自由;莎士比亚对他的时代,毫不关心;尼采,他把事实提升为诸原则,他只对永恒发言。艺术家可以取材于当代,也可以不取材于当代。到目前,没有人正面提出艺术可以不表现时代——但我不主张艺术不去表现当代,这样会做作。P827只看艺术,时代不时代,根本不在乎。时代超强的作家,他赢了,只赢了一个时代。对千秋万代来说,他输了。P915-917思考题:艺术家到底要不要介入他的时代?我的回答:随你便。具体说:二流作家,最好介入。一流的,可介入可不介入。超一流的,他根本和时代无关。尼采:“在他自己身上克服他的时代,成为无时代的人。这是对哲学家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P630敏于受影响,烈于展个性,是谓风格。P687唯有天才才能接受影响(只有健全的胃口才能消化影响)。P688艺术家是敏于受影响的。受了影响而卓然独立的,是天才。P736能创造影响的,是一个天才,能接受影响的,也是一个天才。“影响”是天才之间的事。你没有天才,就没有你的事。尽管受影响,几乎不用脱掉影响。P836一种主...

6页 / 

38

文学回忆录(1989-1994)

《文学回忆录(1989-1994)》

作者:木心

木心其他作品: 《文学回忆录》 《素履之往》 《琼美卡随想录》 《哥伦比亚的倒影》 《鱼丽之宴》 《即兴判断》 《从前慢》
《文学回忆录(1989-1994)》简介: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亦自他恢复写作、持续出书以来,纽约地面的大陆和台湾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心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听课学生陈丹青说,... (更多)

投稿有关《文学回忆录(1989-1994)》的语录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