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九年七月十六日东方经典以佛经最高。手边没有,以后补。波罗密多,即反复证明之意。我用我的方法结论示众,希望每个人建立起自己的方法论。零碎分散的知识越多,越糊涂。在美中国学者大抵如此。林语堂,胡适之,个个振振有词。只是,要者是理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如此能成智者。声明:方法论,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什么是目的?太难说--黑格尔,笛卡尔建立方法论,马克思太重方法--为什么目的难说?因为宇宙是无目的。伯恩斯坦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人物》说,运动便是一切。被批判近百年。伯恩斯坦倒是最浅道出唯物论真谛。宗教是什么?就因为宇宙无目的,方法论无目的,也是架空。宗教是想在无目的的宇宙中,虚构一目的。此即宗教。哲学家是怀疑者、追求者。科学家解释,分析,过程中有所怀疑者,则兼具哲学家气质了。或曰,这样的科学家是有宗教信仰的,为宗教服务的。西方大科学家不满于老师追求科学,总想进入哲学、宗教,进进退退,很有趣。艺术家可以做哲学家、宗教家、科学家不能做的事。艺术家是浪子。宗教太沉闷,科学太枯燥,艺术家是水淋淋的浪子。他自设目的,自成方法。以宗教设计目的,借哲学架构方法。然后这不是浪子回头,而是先有家,住腻了,浪出来,带足哲学、宗教的家产,浪出来。不能太早做浪子,要在宗教,哲学里泡一泡。奇怪的是,世界智慧都从东方来,基督教的《圣经》自东方来,成了欧美的主要宗教,释迦更是标准东方的,二十世纪存在主义之后的哲学,对禅宗也迷。佛教经典是庞大、丰富、杂乱的。而禅宗是精神快餐,易传。唐宋文人每称居士,指在家修行,信佛教。出家则要剃度。我幼年时,袈裟、芒鞋、法号,皆备齐。因为我上面有五个兄长已死,防我也死,要我出家。我不肯梵顶行礼,逃出来,但耳朵上穿了一个洞。佛教吸引中国最有学问的人去研究,说明佛经的文学性,哲理性之丰富。近者如章太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