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忆录(1989-1994)
文学回忆录(1989-1994) 名言/名句/语录

本页共收录380条《文学回忆录(1989-1994)》相关句子:

本页收录的《文学回忆录(1989-1994)》名言/《文学回忆录(1989-1994)》经典名句/语句根据受欢迎度排序,通过这些《文学回忆录(1989-1994)》语录可以了解《文学回忆录(1989-1994)》的特色。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文学回忆录(1989-1994)》名句,欢迎分享。

宗教是什么?就因为宇宙无目的,方法论无目的,也是架空。宗教是想在无目的的宇宙中,虚构一目的。此即宗教。耶稣很明白:言,要说给懂的人听;道,却是对民众讲的。他心里知道,群众听不懂。大多数人是愚氓,极少数人是精英,这是规律。教堂,人进人出,谁懂教堂?教堂不动,你来也罢,不来也罢,但总有二三贤者智者懂。为什么先知、宗教家、哲学家要用比喻?从西方史诗到中国《诗经》,充满比喻,几乎是靠比喻架构完成的。从前的政治家、大臣、纵横家,劝君,为使其听,用比喻;对下民说,知其不懂,也用比喻。说明人类的智力还在低级阶段。真正相爱的人,不语,一瞥,不需比喻。智者面对,相视而笑,也不用比喻。比喻,是不得已。最美的是数学和音乐,令人着迷,完全没有比喻。绘画就是比喻,绘画和文学都脱不了比喻。我也嗜好比喻,但只能在音乐、数学里找安慰。比喻不是好事,是苦中作乐。庄周最会漫无边际作比喻,老牌形象思维大师,如果我与庄子会面,他开口大鹏、乌龟之类,我就说:“庄兄,别来这一套,两律背反,就两律背反,权力意志,还是自由意志,大家表态。”人类总是以误解当做理解,一旦理解,即又转成误解。艺术家要留一份“神秘感”,保护自己。你自以为君子坦荡荡,结果呢,招鬼上门,引狼入室。信心到底哪里来?信心就是忠诚。立志,容易。忠诚其志,太难。许多人立志,随立随毁,不如不立。诸位要是真心在听,就该知道我的解释过程,就是我的自我教育过程。一个人衷心赞美别人,欣赏别人,幸福最多——他是在调整自己,发现自己。你认识了一位智慧的、高尚的、真诚的人,自然会和原来的亲戚旧识作比,一作比,如梦初醒,这个初醒的过程,不就是自我教育吗?所谓教育,是指自我教育。一切外在的教育,是为自我教育服务的。试想,自我教育失败,外在教育有什么用?最动人的是耶稣在橄榄山上的绝唱。门徒不醒。他们是凡人,老实人。开始时,耶...

5页 / 

38

文学回忆录(1989-1994)

《文学回忆录(1989-1994)》

作者:木心

木心其他作品: 《文学回忆录》 《素履之往》 《琼美卡随想录》 《哥伦比亚的倒影》 《鱼丽之宴》 《即兴判断》 《从前慢》
《文学回忆录(1989-1994)》简介: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亦自他恢复写作、持续出书以来,纽约地面的大陆和台湾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心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听课学生陈丹青说,... (更多)

投稿有关《文学回忆录(1989-1994)》的语录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