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的静定

最有趣的例子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警世通言》第三十四卷的《王娇鸾百年长恨,说的是一个典型的负心汉故事。明天顺初年,有一军官之女王娇鸾幼通书史、举笔成文。因为父亲疼爱女儿,慎于择配,所以王娇鸾到了十八岁还没有许人家。一日清阴节,王娇弯在后院打秋千,见到一个美男子站在墙缺处伸头观看,连声喝彩,于是急忙回房。男子见园中无人,便逾墙而人,竟然就捡到王娇鸾的绣香罗帕。这位美少年叫周廷章,是个秀才。随后两个人开始对诗,一唱一和,渐渐情熟。王娇鸾写诗这个行为,实在是古代始乱终弃故事中很特别的女性形象。她很有才气,又大胆追求自己喜欢的人,只可惜所托非人。周廷章见异思迁,贪因图美色,本来就是一个偷香窃玉的俗人,舞文弄墨也是为了跟女孩子聊聊天,王娇鸾却以心以血给他写了那么多情诗,自杀前还写了绝命诗三十三首及《长恨歌》一篇,自述与周廷章的爱情故事及被周廷章抛弃的始末。且不说冯梦龙“明珠美玉,投于盲人”这样的叹息,王娇鸾写诗求姻缘,要的是知音。可惜周廷章写诗,只想找一个女人。中国自《楚辞》以来的“诗人之死”的传统,带有古典的气息,居然嫁接到一个弱女子身上。同样是殉情,王娇鸾用自缢的方式来明志,也用自缢的方式来展现自己毫不亏心。可见女性写诗的行为价值大于诗的内容。 民国以后,尤其是1949年以后,好像女人写作变得越来越常态,但女性到底建构起了怎样的世界?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我比较好奇的地方是,我们的女作家到底怎么看待自己的性别。女作家写作经常为人所诟病,有的男性批评家认为女性就是透过男性来建构世界的,她们模仿男性建构世界,那她们建构的世界不男性直接来建构,不是显然的吗? 王安忆老师常引用朱天心的话,说中国的小说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三国系统,一个是红楼系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三国系统里的那些女性,甘夫人、糜夫人、貂蝉、大乔小乔、孙尚香,这些女孩子一生的遭遇是什么意义,代表什么价值。我...

热门推荐

1、正是经历了西行的磨练,孙悟空才逐渐悟到:“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只有到了此时,孙悟空才真正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超越了生死的心魔,进入到永生之境。此中所悟之道固然是佛理,但也可通达俗世。我们每个人在生命之途中难道不也想超越“小我”,求得终极关怀意义上的“放心”吗? 2、但我从来没有流连过这陌生人所经营的生计,我觉得他们是风景,生生不息,却遥不可及。路过捷运站口,与一个又一个连绵不绝的陌生人擦肩而过,无论清晨日暮,多少有了抽象的意味,就仿佛成长之于蓬勃的少年,多少有些冷却的姿态。我努力告诉自己,这就是我的旅居,有一点辛苦、黯然,却没有什么不好。眼前的这一些人,更因为接近生活打拼与辛酸,才显得兢惕励志 3、“善恶到此难瞒不必阶前多叩首;瑕瑜从来了彻岂容台下细摇唇。”然而人间就是能瞒,就是可容,青山多障碍、水中多变幻,怎样…… 4、在上海,我出生于工人新村,从小到大,我住过三个工人新村,至今都是住在新村里,但能表现上海工人阶层日常生活的文学作品是很少的。只要说到上海,人们想起的都是旗袍、背头,老洋房、石库门,但这些意象我都很不熟悉,我也是看来的。和我一样经历的上海年轻人还有很多,我们的父母有的是知青、有的是支内,有的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国淘金,像我的父亲是海员,海上的工人,我们一起成长起来的工人的后代们当然会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自己对父辈的认识,我们有自己的审美、自己见过的一生一世。这些成长、变迁的故事是我最熟悉的,但我同时也知道,我们的父辈即使费一生辛苦也很难在文学上代表上海。所谓“细民”的“盛宴”,我就是细民中的一员,而所谓“盛宴”,不过是我所见过的婚丧嫁娶的团 5、时光也在马不停蹄的奔跑中将生活的艰辛彻底地交予每个人手中。 6、清汤寡水,也好过遗忘;历历在目,总好过失明。
张怡微

原作者:张怡微

张怡微作品: 《新腔》 《都是遗风在醉人》 《我自己的陌生人》 《情关西游》 《细民盛宴》 《樱桃青衣》 《因为梦见你离开》
张怡微简介:

张怡微,1987年出生,上海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复旦大学哲学系本科、中文系文学写作专业硕士毕业,现就读于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博士班。曾获全国第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第38届香港青年文学奖小说高级组冠军、第二届“两岸交流纪实文学奖”佳作奖、第十五届台北文学奖散文首奖。作品有散文集《怅然年华》,小说集《青春禁忌游戏》《梦醒》《时光,请等一等》等。2004年获得全... (更多)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