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微简介

张怡微简介

张怡微,1987年出生,上海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复旦大学哲学系本科、中文系文学写作专业硕士毕业,现就读于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博士班。曾获全国第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第38届香港青年文学奖小说高级组冠军、第二届“两岸交流纪实文学奖”佳作奖、第十五届台北文学奖散文首奖。作品有散文集《怅然年华》,小说集《青春禁忌游戏》《梦醒》《时光,请等一等》等。

2004年获得全国第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2005年获全国第七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

2008年,获得《上海文学》“中环杯”中篇小说大赛新人奖。

2010年,获得第33届台湾《中国时报》“时报文学奖”。

2011年,获得第38届香港青年文学奖小说高级组冠军。

2012年,获得第二届“两岸交流纪实文学奖”佳作奖。

2013年,获得第十五届台北文学奖散文首奖。

2013年,获得第十一届华语传媒文学大奖年度潜力新人提名。

2013年,获第三十五届台湾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组评审奖。

2013年,获第三十六届台湾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组首奖。

曾出版个人散文集《怅然年华》(汕头大学出版社2005),《都是遗风在醉人》(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短篇小说集《青春禁忌游戏》(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长篇小说集《梦醒》(接力出版社2009)《下一站西单》(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2011年出版中篇集《时光,请等一等》(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年出版长篇小说《你所不知道的夜晚》(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年出版中篇小说集《旧时迷宫》(文汇出版社)。

2004年起在《萌芽》杂志发表影评小说,之后陆续在《人民文学》、《萌芽》、《上海文学》、《小说界》、《鲤》、《上海壹周》、《中国时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几十万字。

经典语录

正是经历了西行的磨练,孙悟空才逐渐悟到:“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只有到了此时,孙悟空才真正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超越了生死的心魔,进入到永生之境。此中所悟之道固然是佛理,但也可通达俗世。我们每个人在生命之途中难道不也想超越“小我”,求得终极关怀意义上的“放心”吗? 但我从来没有流连过这陌生人所经营的生计,我觉得他们是风景,生生不息,却遥不可及。路过捷运站口,与一个又一个连绵不绝的陌生人擦肩而过,无论清晨日暮,多少有了抽象的意味,就仿佛成长之于蓬勃的少年,多少有些冷却的姿态。我努力告诉自己,这就是我的旅居,有一点辛苦、黯然,却没有什么不好。眼前的这一些人,更因为接近生活打拼与辛酸,才显得兢惕励志 “善恶到此难瞒不必阶前多叩首;瑕瑜从来了彻岂容台下细摇唇。”然而人间就是能瞒,就是可容,青山多障碍、水中多变幻,怎样…… 在上海,我出生于工人新村,从小到大,我住过三个工人新村,至今都是住在新村里,但能表现上海工人阶层日常生活的文学作品是很少的。只要说到上海,人们想起的都是旗袍、背头,老洋房、石库门,但这些意象我都很不熟悉,我也是看来的。和我一样经历的上海年轻人还有很多,我们的父母有的是知青、有的是支内,有的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国淘金,像我的父亲是海员,海上的工人,我们一起成长起来的工人的后代们当然会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自己对父辈的认识,我们有自己的审美、自己见过的一生一世。这些成长、变迁的故事是我最熟悉的,但我同时也知道,我们的父辈即使费一生辛苦也很难在文学上代表上海。所谓“细民”的“盛宴”,我就是细民中的一员,而所谓“盛宴”,不过是我所见过的婚丧嫁娶的团 时光也在马不停蹄的奔跑中将生活的艰辛彻底地交予每个人手中。 清汤寡水,也好过遗忘;历历在目,总好过失明。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