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
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 名言/名句/语录

本页共收录152条《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相关句子:

本页收录的《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名言/《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经典名句/语句根据受欢迎度排序,通过这些《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语录可以了解《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的特色。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名句,欢迎分享。

我们用眼睛而不是用耳朵倾听,这使人感到一种舒适的迟缓,内心的想法被拖长后分量愈加钝重。城市人擅长巧妙的装腔作势,皮肤下的关节迥异于农民,舌头成为嘴里另一个完整的人。沉默可能产生误解,我需要说话;说话将我推向歧途,我必须沉默。她不懂得风景中孤独的痛苦,不理解对无法承受的瞬间公开的清算,对所有事物保持着一种中庸的标准和客观的目光,永远不会去苦思冥想什么词语问题。我们喜欢假定别人总得在想点什么,假定他肯定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我却以为,人们可以“什么都没想”,也就是说,他不知道他正在想的是什么。在不用词语思考时,他就“什么都没在想”,因为他的思想无法用语言表达,不需要词语的轮廓。思想在脑中伫立,词语却飞走了。落在纸上的文字之于经历的事件,相当于沉默之于说话。我将经验转化为句子时,一个幽灵般的迁徙开始了。事实的内脏被打包成词语,学着跑步,跑向未知的迁徙目的地。借蜜瓜之身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都在承受他人之重负”,如果思想用于说话是错误的,沉默作为一种内心态度则可以异常平静地在头脑中持续一生。发自于内心责任感的文字只在乎自己是否真实,不在意是否被允许。写作就是在泄密与保密之间走钢丝。大海是一片浓密得要满溢的草地,和我熟悉的一望无垠与天相接的绿色牧场一样,如此平缓,从远方就能看到来人。
我不喜欢‘故乡”这个词,它在罗马尼亚被两种人占有着。一类是村里的施瓦本波尔卡男人和道德专家,另一类是政府的机关干部.村庄故乡是德意志狂的,国家故乡属于无主见和盲目恐惧。两种故乡概念都是偏狭的、惧外(国人)的和傲慢的,四处嗅着背叛的气息。二者都需要敌人,做出的判断笼统、敌意、最终有效,即便错了也不屑于更改。我第一本书出版后,村里人在街上遇见我,会朝我脸上吐唾沫,从此我不敢再回村子了.给我九十岁的外公刮了几十年胡子的理发师宣称,以后再也不伺候他厂;社员们不再和我母亲同坐一辆拖拉机或马车,他们在辽阔的玉米地里用孤立惩罚她,只为她有个可耻的女儿。母亲和女儿,因为不同的原因陷人同样的孤独。母亲进城来找我,她不想对我抱怨,但我从她的眼泪中听出了明明白白的谴责:“别再给村子添堵了,你就不能写点别的。你以后是不用回村了,但我还得在那里生活呀。”政府把我带走审问时,村里的警察把母亲在办公室整整关了一天。我不为家人的劝说所动,我不能让别人左右我该写什么,该说什么,让我收回我对他们和政府说的哪怕一个字,我都做不到。我做的事从不对他们说,他们也不问,本希望不要把家人牵扯进来,因为他们本来就不明白这些。但在村子和政府的株连政策下,他们也被牵连进来。我欠家人很多,但又无力改变现状。如果说这就是我的故乡,那只是因为我会说这个地方的语言。然而,正因为我会他们的语言,我们之间永远没有共同语言。在最短的一句话里,我们要说的内容已经大相径庭。

1页 / 

16

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

《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

作者:赫塔·米勒

赫塔·米勒其他作品: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 《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 《镜中恶魔》 《心兽》 《一只苍蝇飞过半个森林》 《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 《呼吸秋千》
《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简介: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的准自传从小村庄走向诺奖领奖台,以锋利的笔刺破罗马尼亚社会表象👁编辑推荐◎ 赫塔·米勒,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生于罗马尼亚德语村庄,以诗的凝炼,散文的率直,描绘流离失所者的处境,通过写作这种沉默的行动,赋予弱小者以尊严。◎ 《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出版于2003年,收录九篇文章。作者讲述了从罗马尼亚小村庄到诺奖... (更多)

投稿有关《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的语录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