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
當女人開始參與規劃世界時,這個世界仍然是屬於男人的世界:男人並沒有覺察到這一點,而女人也幾乎覺察不到。拒絕成為他者,拒絕與男人合謀,對女人來說,就等於放棄與高等階層聯合給她們帶來的一切好處。女人在迴避經濟上的危險的同時,也迴避自由帶來的形而上學的危險:這種自由要孤立無援地創造目的。凡是個體都力圖確定自身是主體,這是一種倫理上的抱負,事實上,除此之外,人身上還有逃避自由和成為物的意圖:這是一條險惡的道路,因為人被動、異化、迷失,就會成為外來意志的犧牲品,與其超越性分離了,被剝奪了一切價值。不過這是一條容易走的路:這樣就避免了本真地承擔生存所帶來的焦慮和緊張。這樣,將女人確定為他者的男人,會發現女人扮演了同謀的角色。這樣,女人並不要求成為主體,因為女人沒有成為主體的具體辦法,因為女人感受到與女人相連的必要聯繫,而不再提出相互依存,還因為女人往往樂於擔當他者的角色。
分享至:
热门推荐
原作者:西蒙娜·德·波伏娃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1986.4.14),又译做西蒙·波娃,二十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存在主义学者、文学家,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让-保罗·萨特的终身伴侣,二十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929年通过考试,和萨特同时获得哲学教师资格,并从此成为萨特的... (更多)
标签分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