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仁慈是看清了种种天真。拜伦的诗和尼采的哲学,在我看来是如何的乳气,生的龙、活的虎,事事认真,处处不买账。无知的人总是薄情的。无知的本质,就是薄情。到维多利亚时代,出诗人更多,丁尼生、罗塞蒂兄妹、勃朗宁夫妇、哈代,等等,几乎可以和唐代媲美。不过如果你们读原作,会觉得如此天真直白简单,看唐诗不会有这感觉。二十世纪,淳朴童真的小孩没了。现代、后现代的孩子,耶稣恐怕不答应他们进天国,耶稣说:孩子,去玩电脑游戏吧。拜伦是个穷的贵族。妈妈骂他“拐子”,他说:说这话的还是个人吗?不幸的童年,使人性格尖锐。人类文化至今,最强音是拜伦:反对权威,崇尚自由,绝对个人自由。真挚磅礴的热情,独立不羁的精神,是我对拜伦最心仪的。自古以来,每个时代都以这样的性格最为可贵。精灵说:开口呀,你要掌有最高的权力,我们也给。曼弗雷德高叫道:我什么也不要,只求忘掉自己。精灵说:那只有死。曼弗雷德说:死后而灵魂不灭,还是不能忘掉自己。这诗很阴郁的。善恶只能自己判断。歌德诗如交响乐,拜伦诗如室内乐。其实我们在大陆,都是曲曲折折的该隐。拜伦的个人至上,纯粹的独立,纯粹的自由,其实就是尼采的超人意志。拜伦是本能的天性的反抗。所谓“哀乐中年”,是指中年人的悲乐格外深切。尼采纯然活在哲学中,生活一片空白、一片干旱,是个喝不到酒的酒神,所以疯了。疯了,就没有“晚年”可言——超人的晚年也要来的。人到了老了,特别怀念少年时期。青春活力是不浮夸的,装出来的活力才浮夸。拜伦的轻狂是一点不做作的——他喝酒,喝完酒把杯子摔掉,说:我喝过的杯子不许别人再喝。过去的讲法:达则济世,穷则独善。我讲:唯能独善,才能济世。把个人的能量发挥到极点,就叫做个人主义。希腊,开始认识自己;文艺复兴,是中世纪后新的觉醒;启蒙主义,是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到浪漫主义,是个性解放;到现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