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德雷奇和古尔德推测,与物种存活期相比,新物种的发生历时甚短。而且栖息于边缘地带的新物种就算有朝一日回到祖辈生活区,它们也会同域共处,而不会杂交繁殖。化石记载也印证了这一点。这样物种长期停滞的平衡态不时地被异域物种形成所打破。这就是所谓的“间断平衡”(punctuated equilibria)。

热门推荐

1、跃变性物种形成很有可能产生具有极端特征的怪物。饶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怪物被称为“好希望怪物”(hopeful monster)。虽然其生存与否可能由自然选择来决定,但对好希望怪物的起源和发展趋势的本质性约束却并不能套用自然选择模型来解释。它的出现是自身遗传继承下来的个体发生机制的结果。 2、埃尔德雷奇和古尔德提出了“异域物种形成”(allopatric speciation)的理论。他们认为,“只有当一个局部小群落栖息于其祖辈生活区的边缘地带而且与其祖辈隔绝的情况下,新的物种才能产生。这样的局部小群落被称为‘边缘隔离种群’(peripheral isolates)。如果各种‘隔离机制’(isolating mechanisms)能够阻止新基因型在未来遭遇其祖辈时其基因流回归到起始状态的话,一个边缘隔离种群才会演变成一个新物种。因此按地域隔离理论,新物种的化石不会出现在其祖辈的栖息地。” 3、依达尔文进化论来看,古生物学已经解释了,每个新物种的形成是由祖祖辈辈栖息于一处的众多个体经过极其缓慢地进化演变而来的。埃尔德雷奇和古尔德称之为”种系渐变论“(phyletic gradualism)。可惜的是,这种渐变在化石记载中找不到依据。经典进化论学者将此归因于化石记载的不完整。但是化石记录显示,进化过程多呈急剧的跳跃式突变。尽管基因代代相传时发生的突变、重组和缺失给每个物种带来了基因的多样性,但这种多样性总还是有限的。由于同一个种群内可以自由交配传代,这对其基因流(gene flow)有群体均匀化作用,从而限制了种群基因的多样性。 4、埃尔德雷奇和古尔德推测,与物种存活期相比,新物种的发生历时甚短。而且栖息于边缘地带的新物种就算有朝一日回到祖辈生活区,它们也会同域共处,而不会杂交繁殖。化石记载也印证了这一点。这样物种长期停滞的平衡态不时地被异域物种形成所打破。这就是所谓的“间断平衡”(punctuated equilibria)。 5、自达尔文以来,众所公认,生物物种作为一种单元在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每个物种由一定的聚居种群组成,而不只是一些不相干个体的集合。由于繁衍规范,各个物种在生殖上是互相隔离的。即使是非常相似的物种,尽管”同域而生、同地共处“(sympatric coexistence),彼此间也不会发生杂交。“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精致构筑的遗传系统,都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自然选择而适得其所地在其生存环境中落定一定的栖身场所。” 6、古尔德提出了间断平衡理论,其影响之一是在生物学里修复了生物体(organism)的概念。这一概念通常为种系渐变论的还原论观念所忽略。种系渐变论认为遗传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物质基础,而生物进化的走向则完全是由自然选择来决定的。而在间断平衡理论看来,跃变发生在任何自然选择作用之前,自然选择只对已经生成的新物种起作用。个体发生在前,自然选择在后。生物体是'以有趣而复杂但又可以理解的方式来左右它们自己的命运的。进化生物学应该重新启用生物体的概念'。
埃克尔斯

原作者:埃克尔斯

埃克尔斯简介:

1903 年1月27日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1925年在墨尔本大学毕业。1927~1937年在牛津大学与生理学家C.S.谢灵顿一起工作。1944年后在新西兰奥塔戈大学任教授,1951年后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任教授。1966年移居美国,1968~1975年在纽约州立大学任教授。自20世纪30年代起,埃克尔斯即对突触传递的本质——信号如何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 (更多)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