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愿望成真了,她死在她的床上。这对她那一代俄罗斯人来说不是一件小事。无疑,将有些人冒出来高呼她误解她的时代,说她落在那列奔向未来的历史火车背后。嗯,就像她那一代几乎所有的俄罗斯人一样,她太清楚那列奔向未来的火车会停在集中营或毒气室。她很幸运,她错过了它;我们很幸运,她把路线告诉了我们。我最后一次见到她,是1972年5月30日在莫斯科,在她那个厨房里。那是下午晚段,她坐着,抽烟,在角落,在由那个高橱柜投向墙上的深浓阴影里。那阴影是如此深浓,你只能看到她的香烟的微燃和那双穿透性的眼睛。其余一方形披巾下她那细小皱缩的身子,她的双手,她那张苍白的椭圆形脸,她那灰烬似的白发一一全都被黑暗吞没。她看上去就像一个巨大篝火的残余,像一小撮余烬,如果你摸一摸它,就会被灼伤。

约瑟夫·布罗茨基

原作者:约瑟夫·布罗茨基

约瑟夫·布罗茨基作品: 《悲伤与理智》 《文明的孩子》 《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
约瑟夫·布罗茨基简介:

俄裔美国诗人,散文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40年生于列宁格勒。15岁即辍学谋生,打过许多杂工,很早开始写诗。发表在苏联地下刊物上,1964年受当局审讯,被定为“社会寄生虫”,判刑5年,后来当局迫于舆论压力,在其服刑18个月后予以释放,1972年被放逐后移居美国,起初8年在密歇根大学任驻校诗人,后在其他大学任访问教授,1977年加入美国籍,1987年因其哀... (更多)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