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忆录(1989-1994)

凡主义,都是强扭的瓜,不甜,烂得也快。谈主义,是一种现代病。试看古人,从雅典到文艺复兴,都不标榜主义。因为主义总是一种偏见,甚至是强词夺理,终归是自我扩张,排除异己。正好是这种自我扩张的强词夺理,注定该主义的局限性,使之无法融会贯通,不能贯通,其技能就弱。凡主义、流派,都不可能繁荣一百年,至多几十年。未来主义,理论:提倡文学艺术要着眼未来,要提出和传统不同的主张。“未来主义是现代精神。“马里内蒂说。我又要嘲笑他们了:当时他们的“现代”,就是工业革命大祸临头的时代,是我们现在这出大坏戏的开场,也是现代文明走向不归路的开场。他们歌颂机械文明,进取性的运动,歌颂速度,描写大都市,朝拜都市文明,盲目歌颂战争,从都市和战争中发现美:机械美、速度美。后来呢,我们亲眼看到生态破坏,二次大战,一句话,人性破灭。机械美?速度美?那是丑的,当时他们不知道。这是一种貌似深刻的浅薄——他们本质上都属于极权主义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是没有眼睛的。群众还没有记忆。一般评家很重视所谓时代性,把艺术价值看得平淡次要,甚至无视。我是只看艺术,时代不时代,根本不在乎。完全随波逐流。从别人的思路转向别人的思路。那种转向,无源无基,无因无果。所谓思想,是有异于人的思想,所谓发展,是不成熟到成熟,不是朝秦暮楚。不要刻意造作,要放松。别死心眼,别找到一种形式就不得了。他们讲速度美、动荡美,我认为是少见多怪,歌颂城市美,我认为是乡巴佬。我提这观点:一种主义和一个人一样,靠排他,总是寿命不长。所谓创作,是自我的完美、升华,要完美、升华,总要汲收,哪里能靠排斥别人。一种艺术和另一种艺术,是映照的关系。艺术和艺术之间,艺术家和艺术家之间,艺术品和艺术品之间,是一种映照关系。艺术上不存在谁压倒谁,谁吃掉谁。艺术家,思想家,在任何时代、社会,一定是异端。什么道理?...

木心

原作者:木心

木心作品: 《文学回忆录》 《素履之往》 《琼美卡随想录》 《哥伦比亚的倒影》 《鱼丽之宴》 《即兴判断》 《从前慢》
木心简介:

木心 1927年生于浙江桐乡。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陈丹青的导师。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曾出版多部著作。 1927年2月14日(西方情人节)生,浙江乌镇东栅人,据称,木心与作家茅盾(沈雁冰)两家有较远的姻亲关系。木心先生的大甥婿郑儒针是香港银行前行长——郑铁如先生... (更多)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