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为什么认识并处理病人的无望感是如此重要呢?首先,这种方式在处理诸如抑郁和自杀倾向等特殊问题时有较大的价值。事实上,我们真正能够消除病人的抑郁,办法很简单:我们只需要把病人正受其折磨的那种冲突暴露出来,而不必触及他的普遍性无望感。但如果要防止抑郁的复发,则不能不触及他的无望感了,因为他的抑郁正是发自于这个更深藏的根源,我们如果不探索这个根源,也无法对付较难察觉的长期抑郁症。 对自杀趋势的处理也是这样。我们知道,如下一类因素,比如巨大的失望、藐视、报复性等,都会导致自杀冲动的产生。但在这类冲动明显化以后再去防止自杀,常常又太迟了。医生如果对病人无望感的最不惹眼的迹象也倍加留意,并在恰当的时候与病人一起讨论和分析他的问题,那么,许多自杀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具有更普遍意义的是以下一个事实,即病人的无望感妨碍着任何严重神经症的治愈。弗洛伊德倾向于把一切妨碍病人好转的东西都称作“阻力”。但我们却不能用这种方式来看待无望感。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必须研究阻碍与推进这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研究阻力与动力。阻力是一个集合名词,代表病人内心维持现状的所有因素。而他的动力却来自于内心的一种建设性能量,这种能量促使他去获得内心自由。我们要运用的就是这种动力,没有这种动力,我们自然束手无策。正是这种动力帮助病人克服阻力,这种动力使他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让医生有机会更好地去理解他。这种动力给病人以内心的力量,去忍受成熟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痛苦。这种动力使他甘愿冒险并放弃曾给自己带来安全感的态度,而一跃进入对人对己未知的新态度中。医生不能总是拖着病人走完这一过程,病人必须自己想走才行。正是因为病人的无望感而使这种宝贵的动力瘫痪下来了。医生如果没有看到这种动力并加以引导,便是剥夺了自己最得力的盟友,一人孤军作战对付病人的神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