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用“定下来”或“解决人生大事”来描述婚姻,不仅是因为结婚能让当事人顺利嵌入社会的框架,更因为大家普遍觉得结了婚便能获得安全感和保障。就在最近,我听说一位老母亲留下年过五十的单身女儿撒手人寰,而她最大的遗憾就是女儿没有结婚。女儿的年纪摆在那里,孙子恐怕是指望不上了,但只要把婚结了,做母亲的就能放心不少一大概那代人都对婚姻抱有如此强烈的执念。不过我告诉那位女儿,遇到这种情况你就跟妈妈说:“妈,现在结婚只会增加我的照护负担。” 只要婚姻还是如此“理所当然”的习俗,结了婚的人就不需要回答“为什么结婚”,唯有置身于婚姻之外的人会被反复问及“为什么不结婚”。在我看来,结婚才需要痛下决心,不结婚只是拖延做决定的结果罢了。所以,问那些做出决定的人为什么结婚,似乎才是理所当然。 我选择不结婚的部分原因是不想用契约束缚人际关系。不过说得再酷一点的话,也是因为我不想为自己的人生上任何形式的“保险”。尽管这种保险其实只有一纸空文,根本靠不住,大家也见证了无数次,可还是有人想要抓住这根救命稻草。我倒也无意否定他们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