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谈谈问题

桑:是的,而且你的两组观察是相联系的。我写这本书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要解释特朗普的崛起。人们为什么会投票给特朗普,工薪阶层为什么会投票给特朗普?即使他当总统时几乎没为他们做什么贡献:他提出过取消奥巴马实施的医改计划一一虽然失败了——这会损害工人阶层的利益;他大幅减税,让大企业和富人阶层从中受益。那工薪阶层为什么还是投票给他,想让他连任?你提醒了我们,民粹主义反扑精英的原因之一,就是工薪阶层认为精英瞧不起他们。如今让工薪阶层反感的精英,不是像特朗普那样的房地产开发商、电视真人秀明星,而是管理人员、专业人士、高知阶层。并不是钱让他们成为精英,虽然大部分人也赚了不少钱,在这个金融主导的全球化时代过得有滋有味。但对精英一他们正被工薪阶层反感的定义中,还有另一层含义一教育水平。我们能看到,在美国以及英法,受过高等教育和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差距逐渐拉大。教育鸿沟、资质鸿沟、学历鸿沟是当今最深的政治鸿沟之一。特朗普曾经非常受低学历选民支持。一次初选胜利后,他在演讲中宣称,“我爱低学历的人”。他完金抓住了这一点。希拉里和之前的奥巴马、之后的拜登都得到了高学历人群的支持,但在低学历人群中不本受欢迎。这就是分析反精英心理的一条线索。让我们再回到压迫工薪阶层的大山:优绩主义。在很林大程度上,塑造这一体系的就是那些在SAT、高考这些大学入学考试里脱颖而出的人。他们凭借这些考试获得了回报,经济上和社会地位上的,获得了在一个市场主导的优绩主义社会里所能得到的荣誉和奖赏。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挑战是,我们得重新思考高等教育的作用。我在书中提到,高等教育已经成了一种筛选机器,专为市场主导的优绩主义社会服务。这自激起了那些没有大学文凭的人的反感,毕竟在美国,大多数人都没有大学文凭。不论在中国还是西欧,大多数人也都没有大学文凭。让高学历的人获得丰厚的回报,而低学历的人不涨薪资,陷入不平等的困...

热门推荐

1、P204.德行与品性和判断力有关。在古典优绩主义里,无论是孔子,还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主张治理国家的人需要一些品性,一种对美德和公共利益的追求。这与所谓的“技术专家”相去甚远,我们今天却常把它与“由最优秀的人来治理国家”混淆。我们现在活在卷时代,对于成功自有一套不成文标准。毕业学校,工作单位,职务职级,居住条件,有高中低级之分,综合得分之后判断一个人是否优秀。在此,我们都忘了品德品性的重要性。似乎只有发生塌方事件,才把一个“优秀的人”拉下神坛。殊不知,优秀不优秀,在这之前,品德品性都不是首要或者重要判断依据。 2、单读:比如的学生刚入学不久,问陈老,什么是哲学,怎么回答?陈嘉映:有好多好多种回答,我挑一种吧,这种我已经遛达成套路了。以说理的方式达乎道吧。单读:那“道”又怎么解释?陈嘉映:一个丰满的或者丰富的精神世界吧。这个精神世界不是指个人的灵魂生活,而是个人的精神生活和世界的精神客体相通的一种状态,大概可以这么说。 3、我们都在这卑微的无力感中颤巍巍地行进,上了大学也没见改变命运,和没上学的人一样,在农村和城市间奔波挣扎。盲目一如既往,疼痛的同时又充满幻想。慢慢地,家从港湾变成了现实的竞技场,看哪一艘船大,哪一艘跑得快。城市倒像是避难所,得以短暂地逃避热烈青春与残酷现实带来的阵痛和麻木。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绝望,这都快成了一个拒绝英雄的时代,只有戏子与小丑在运气的舞台上表演着拙劣滑稽的把戏。一些有权势的人,前一刻还是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后一秒就穿上囚衣成为千夫指。各大选秀节目目也疯狂至极娱乐至死,两亿多一线工人的所思所想难道就由他们代言?那些外表光鲜的欲望,所谓梦想实现就能立刻改变人生的事迹,只会助长错位的思想,让贫穷的更加贫穷,富裕的更肆无忌惮,导演一出出听来让人震惊的人间悲剧。 4、比如在反特片《英雄虎胆》中,两名隐藏在广西十万大山中的土匪头子夫妇,不但操着标准的京腔,连用辞和表达习惯都是北京式的;我们熟悉的电影《小兵张嘎》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北方的农村,但敌我双方人员所操着的语言却都是带着强烈京腔吐字和重音特点的普通话,一些民间俗语的使用与其说具有乡土气息,倒不如说带着北京方言所习惯的一些夸张表达的特点。 类似这样演员带着强烈京腔京韵表演的趋势,甚至延到了香港和台湾:在五十年代香港左翼电影公司拍摄的影片中,为了突出香港和内地的某种联系,绝大部分的演员都趋向于使用带着明显北京话色彩的对白,以至于观看影片时我们会不时产生这些故事发生在中国北方的错觉;1967年著名的武侠片《龙门客栈》尽管全程在台湾拍摄,但北京籍的编剧和导演胡金铨为影片撰写了只有用京腔念白才能通顺的台词,特别是影片中由同样是北京籍的著名武术指导韩英杰(出生在上海,三岁移居北京)扮演的东厂特务,操着一口纯正流利的北京话,为这个京门鹰犬角色增色不少。 5、在这个意义上,(记录)是有意义的。比如说,在各地因为过度防疫受到伤害的人,如果做不了别的事情,就做记录,为历史、为未来留下材料,我觉得这是有意义的。你心中有这样的历史感,你认为你的记录有价值。记录也是一种行动,而不是简单地说我没有办法,我推给历史,和现实没有关系。我觉得记录现实就是一种抵抗,就是一种行动,而且是现实的行动、负责任的行动。在这个意义上,记录的人,就是行动的人。 6、无知者的妄言。在我此前的学术生涯中,人们可以有把握地宣称对某一课题、某一场域实现了无死角的覆盖,近乎穷尽了相关的史料、素材、文本。而数码介质、网络生态则改变或曰取消了类似诉求和设定的前提。因为任何类型、任何主题或领域里,新的素材和文本都在持续地海量涌流中,没有人可以穷尽任何网络文化对象。
吴琦

原作者:吴琦

吴琦作品: 《新北京人》
吴琦简介:

锺叔河,1931年生,湖南平江人,定居长沙。曾任《新湖南报》编辑、记者,1957年被划为右派,开除公职。此后以做工糊口,但仍不废读书。1970年因言论被捕入狱,1979 年平反出狱后拒绝回报社,到湖南人民出版社工作。 1982年评为编审,1984年任岳麓书社总编辑,1988年调湖南省新闻出版局,直至离休。1994年获第三届韬奋出版奖。著作有《走向世界》《从东... (更多)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