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是知心色两相俱有生灭。有者有于无。无者无于有。是名真见。夫真见者。无所不见。亦无所见。见满十方。未曾有见。何以故。无所见故。见无见故。见非见故。凡夫所见。皆名妄想。若寂灭无见。始名真见。心境相对。见生于中。若内不起心。则外不生境。故心境俱净。乃名为真见。作此解时。乃名正见。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标签: #哲理 #佛学 #古文

热门推荐

1、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是知心色两相俱有生灭。有者有于无。无者无于有。是名真见。夫真见者。无所不见。亦无所见。见满十方。未曾有见。何以故。无所见故。见无见故。见非见故。凡夫所见。皆名妄想。若寂灭无见。始名真见。心境相对。见生于中。若内不起心。则外不生境。故心境俱净。乃名为真见。作此解时。乃名正见。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2、我本求心心自持 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 心生便是罪生时我本求心不求佛 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 只这心心心是佛 3、见与不见。俱不见故。解与不解。俱不解故。无见之见。乃名真见。无解之解。乃名真解。夫真见者。非直见于见。亦乃见于不见。真解者。非直解于解。亦乃解于不解。凡有所解。皆名不解。无所解者。始名真解。解与不解。俱非解也。经云。不舍智慧名愚痴。以心为空。解与不解俱是真。以心为有。解与不解俱是妄。 4、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答。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而始生。及伐树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则省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道。则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5、三毒者。贪嗔痴也。言大乘最上乘者。皆菩萨所行之处也。无所不乘。亦无所乘。终日乘未尝乘。此为佛乘。经云。无乘为佛乘也。若人知六根不实五蕴假名。遍体求之。必无定处。当知此人解佛语。经云。五蕴窟宅。是名禅院。内照开解。即大乘门。不忆一切法。乃名为禅定。若了此言者。行住坐卧皆是禅定。 6、第三门二种入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俱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行入者。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云何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教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皆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
菩提达摩

原作者: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简介:

菩提达摩(英文:Bodhidharma,又称:菩提达磨),意译为觉法。自称佛传大乘佛法(自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迦叶算起)第二十八代传人,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达摩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于中国南朝梁武帝时期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 (更多)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