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龙简介

房龙简介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 1882--1944),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1882年出生在荷兰,他是出色的通俗作家,在历史、文化、文明、科学等方面都有著作,而且读者众多,他是伟大的文化普及者,大师级的人物。作家,历史地理学家。

房龙青年时期先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房龙在上大学前后,屡经漂泊,当过教师,编辑,记者和播音员工作,在各种岗位上历练人生,刻苦学习写作,有一度还曾经专门从通俗剧场中学习说话技巧。1913年起他开始写书,直到1921年写出《人类的故事》,一举成名,从此饮誉世界,直至1944年去世。房龙多才多艺,能说和写十种文字,拉得一手小提琴,还能画画,他的著作的插图便全部出自自己手笔。

年轻时的房龙,因经济拮据,像一头大象一样鲁莽地闯入了出版界。他指望出本书挣钱维持生活,并以此成为到大学谋个教职的资本。但他选择的是写历史作品,当时没有人相信干这个能挣钱。由博士论文改写的《荷兰共和国的衰亡》,因其新颖的风格颇受书评界的好评,但却只售出了不到700本,于是引来了出版商满怀怜悯的话语:“我想连在街上开公交车的也比写历史的挣得多。”但有一位芝加哥的书评家却预言,要是历史都这么写的话,不久历史书将名列畅销书榜。

当一位出版商有了同样的先见之明,房龙一生的转折点便到来了。这位出版商名叫霍雷斯·利弗奈特,房龙先后和他签约写了《文明的开端》、《人类的故事》、《圣经的故事》、《宽容》等等作品。他们的合作历时10个年头。《文明的开端》的意外热销已经表明霍雷斯·利弗奈特独具慧眼,而《人类的故事》不仅引来书评界的一片欢呼并获得最佳少儿读物奖,该书共印了32版,房龙本人的收益也不少于50万美元。就连给这本书挑错儿的历史教授也不禁发出感叹:在房龙的笔下,历史上死气沉沉的人物都成了活生生的人。

也许是熟悉历史的缘故,房龙还是较早视希特勒上台为严重威胁的少数美国人之一。1938年,他出版《我们的奋斗——对希特勒所著(我的奋斗)的回答》,摆出了与德国纳粹势不两立的架势。在德国入侵他的故国荷兰、野蛮轰炸了他的出生地鹿特丹之后,房龙自称“汉克大叔”,在美国通过短波广播对被占领的荷兰进行宣传,以他特有的机智向受难的同胞传递了许多信息。

经典语录

耶稣的门徒坚决相信耶稣之死意味着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他们都准备着接受最后的审判,自然不会白费劲去写书(写成了也是要被天火烧掉的)。随着岁月消逝,人们越来越肯定,地球仍将无限期地继续在空间静静邀游。于是便有人去访问认识耶稣的、听过耶稣讲道的以及耶稣死前几年伴随他的人。这些人中有不少无疑地还活着,他们讲出了所知道的一切。他们所记得的耶稣几次著名的讲道,就这样一点一滴地凑起来成为一本书。耶稣所讲的格言,也被回忆起来,集成另一本书。人们访问了拿撒勒的老公公老婆婆。有些耶路撒冷人曾经在各各他(骷髅地,耶稣在此地被何在十字架上)亲眼见到耶稣被处死,他们回忆了耶稣的最后时刻和所受的痛苦。 在摇曳灯光的照耀下,历史在过去的小路上蹒跚,试图重建过去的景象,恢复往日的回声,并想用微弱的光芒点燃往日的激情。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他却把香味留在了那只脚上,这就是宽容。 天黑得很快。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在轻声说话,但没有人能听得懂。一个好心的罗马士兵用一块海绵浸了醋,放在长枪的枪尖上伸出去给耶稣,想减轻耶稣被钉裂的手和脚的疼痛,但是耶稣拒绝了。他用最后的、也是最大的努力,保持住知觉,做了祷告。他祈求上帝宽恕他的敌人对他所做的事情。然后他低声说道,“完了。”他死了。 两千年前的时代,奴隶就像是机器上的一个零件而已,可以被随意使用和处理。 历史的车轮毕竟是滚滚向前的。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