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导演是在玩废品循环利用游戏。在《麦克提格》中有一种观点视角,一种客观而公正的语气——有选择性、概括的、压缩袋、照相机式的。据说斯特劳亨拍摄诺里斯的小说是完全遵循原著,一帧一帧拍出来的——《柏林亚历山大广场》不仅是视觉享受,更是听觉享受。其叙事方式负责多变:自由式、百科式、展开多层次的叙述、轶事和评述。德布林从一种素材飞速切换到另一种,有时实在统一段落中完成:文献、神话、道德故事、典故——就如同他在俚语和典雅语言之间的切换。全知全晓的坐着的叙述则激越而急切,一点都不心平气和。《贪婪》的风格し真是自然。选择一处开阔而熟悉的固定格式:用街上闪烁的霓虹灯照亮主场景,毕博科夫的房间;经常从窗口或镜中拍摄。人工感和戏剧化在妓女穿梭的街头场景中和两个小时的结尾中达到极致。《柏林亚历山大广场》有小说的铺设,也有喜剧的效果。法斯宾德的天才在于,他善于折中和作为艺术家的自由自在态度。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看完效果最好,就像读长篇小说一样,获得最大化的快乐和最强烈的感受。电影,这种综合性艺术终于获得了长篇小说那样舒展自由的形式和不断积累的力量。1983

热门推荐

1、摄影作品有可能唤醒对进一步解剖自我的渴望。(“看着某些照片,”他在《明室》里写道,“我就想要成为一个没有文化的原始人。”)苏格拉底式的可爱和迷人变得更加明显,也更为绝望:写作就是一种拥抱,一个被拥抱的生命,每个想法都在向外伸展。 2、他四处游历,记录下大自然劫数的证据,为现代性的破坏力表示忧虑,揣摩着芸芸众生的秘密。 3、譬如他在后期作品《文本的快乐》中主张,现代主义的艺术家致力于毁灭艺术,“这种努力有三种表现形式”。这种无以改变的分类方法,其目的不仅仅在于规划知识领域:巴特的分类从不是静态的。他这样做的目的常常正是为了用一个类型去推翻另一个,如所谓“知性空间”和“渴望”,这两种形式源于他对照片的兴趣。……他谈论意义的颤动、刺激或战栗,那些自己会振动、聚集、松散、分散、加速、闪耀、折叠、变异、延宕、滑行和分离的意义,那些会施压、破裂、分崩离析和碎成齑(ji)粉的意义。 4、巴兰钦发展了芭蕾舞的理念,使舞蹈者在一种非人格性的崇高感中互为理想的木偶,以此将情感单纯的古典芭蕾舞推上了顶峰:“沉默、安详和静止或许最为强大有力。它们甚至比愤怒、癫狂、狂喜更加令人难忘。” 5、这最后两章的弧光已清晰出现在视野。 6、勃朗宁:现在是一个瞬间,未来在其中回溯到了过去。
(美)苏珊·桑塔格

原作者:(美)苏珊·桑塔格

(美)苏珊·桑塔格简介:

苏珊·桑塔格1933年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93年当选为美国文学艺术学院院士。她是当前美国声名卓著的“新知识分子”,和西蒙·波伏娃、汉娜·阿伦特被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 (更多)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