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吃饭、游玩的时候,大多数诗人都会单独行动,唯独顾城是永远跟在北岛身边,一步不离,把北岛看成一个“大哥”,忠实地跟在后面,话也不多。后来几次接触下来,我发现顾城就是这样一个需要被保护的“大孩子”。我对谢烨说:小谢,你当初嫁给他时,就应该知道,他本来就是这样一个“大孩子”,永远不会长大,生理上会长大,但心理上不会长大,所以才能写诗。印象中,他非常有礼貌,也很懂人情世故,对于他感激的人一定会表达感恩之情,并没有人们传说中他的冷漠和自私,他更不是被妖魔化的杀手。顾城最后的悲剧是一种“玉石俱焚”,并不是一种报复性的杀人事件。拉康的这一理论说出了一个道理,即是:我们不论多么强调“自我”,都面临着一个他人的问题。谢烨很爱顾城,这点毫无疑问,在国内的几次接触中我都可以完全体会得到。她是一个热爱诗歌的人,同时,又把顾城当成一个弟弟一样来保护和疼爱。只是他们去了海外之后,整个生活环境完全变化了,逼着小谢(谢烨)不得不做出这样“出走”的决定。但顾城又是十分依赖女性关爱的“大孩子”,从小和父亲关系一直不好,只是从母亲那里得到了许多的“母爱”,所以他十分依赖谢烨的爱的保护。一旦这道爱的保护围墙倒塌了,一个帮助他的、爱他的“他人”不在了,那么他的“本我”也要消亡。所以,顾城可以容许“婚外情”和“第三者”的存在,但他不能允许“爱之他者”离开他,因为如果那样,他作为一个“本我”的诗人也就无法存在了,这对于他这样的诗人来说是致命的,所以他只能选择“同归于尽”的结局。所以从这个角度讲,顾城最后的悲剧其实是他毫无选择—这就是我认为他的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看顾城十几岁时写的那首“树枝想去戳破天空/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写的就是“感觉的梦”,和社会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也不是“社会理想”。顾城在诗歌里也写过“穷”的感觉。顾城和谢烨结婚后很多矛盾来自经济的...

北岛

原作者:北岛

北岛作品: 《青灯》 《城门开》 《失败之书》 《午夜之门》 《时间的玫瑰》 《北岛作品精选》 《蓝房子》
北岛简介:

诗人北岛,原名赵振开,中国当代诗人,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先后获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古根海姆奖学金等,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动乱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他在冷静的观察中,发现了“那从蝇眼中分裂的世界... (更多)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