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运动的活力系于信徒的团结一致、勇于自我牺牲。当我们把一个群众运动的成就归功于它的信仰、主义、宣传、领导或冷酷无情时,我们触及的只是它们赖以促成团结和自我牺牲精神的方法。除非我们能认识到,它们孜孜以求的是培养和巩固团结与自我牺牲的精神,否则就难以了解群众运动的本质。如能知道培养这种精神的过程,我们就能掌握群众运动的特性与策略的内在逻辑。除少数例外39;,任何群体或组织要是试图建立紧密一体性的群体或组织,一般都会展现出一个群众运动的特点(包括高尚与卑下的方面)。反之,在承平时期,一个民主国家是自由个人间的制度性联结。然而,一旦碰到危机,当这个国家的生存备受威胁,它就会想办法加强团结,鼓励人民准备好自我牺牲;这些时候,它几乎总会表现出若干程度群众运动的性格。宗教和革命组织也是同样情形:它们能否发展为群众运动,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主义或纲领,而是它们把多少心思花在创造团结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上面。要强调的是,沉重的失意者会自然而然产生集体行动和自我牺牲的倾向。因此,如果能够得知这些倾向为何会自发于失意者身上,我们就可能得知这些倾向的性质,以及有什么人为方法是可以刻意培养这些倾向的。“失意者”的苦脑何在?在于他意识到其自我已败坏得无可补救。他们的主要渴望是逃避自我一一正是这种渴望让他们倾向于集体行动和自我牺牲。厌恶有缺点的自我,遗忘它、摆脱它的冲动,同时会让人愿意随时自我牺牲和把自己掩埋在一个紧密的集体中。换言之,失意感不但会让人产生团结和勇于牺牲的渴望,甚至会创造出让这样的事情实现的机制。如下所示,部视“现在”及易于仇恨、模仿、轻信等等萦绕强烈失意者的情绪,乃是团结的催化剂和无所顾忌行动的促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