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场旅游、观光或是驾车兜风,总之是用旅行来替换读书这个词。如此一来,作品就成了提供这场旅行的人(同行人)只要旅行路线(情节)设计得当,参加者就能获得一定的满足感。结束后,参与者也很容易发出“那座城真好看”“漂流真好玩儿”“要是最后能去看看那个湖就更好了”“一路都在看庙好单调”等感想。在阅读娱乐小说时,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乘车顺畅地游览遍布着观光景点的路线。游客们坐在观光大巴上,一路畅通无阻,还有导游仔细介绍:“各位请看右边,那是海拔xx米的x山,那里的红叶格外美丽。”如此游览下来,就会很轻松,感觉不到压力。与之相对的,还有不乘坐汽车的方法。比如骑自行车旅行。参加者亲自蹬着踏板,遇到坡道还要抬起屁股左右摇晃身体,有时不得不跳下车来用手推着前进。还可以徒步旅行。这些旅行方式与乘车旅行的速度感不同,参加者也必须付出一定的劳动,能够游览的路线自然也受到了限制。距离太长不行,景点太多恐怕也很困难。完成这种旅行之后,能够讲述的应该主要是慢慢前进途中体会到的微妙的景色和天空颜色的变幻。我感觉,纯文学就像这种慢悠悠的旅行。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容易倾向于认为“凭自己的力量骑自行车、凭自身的感性欣赏景色的这种平凡之旅”更为高级,继而认为提供这种旅行的难度更高,但事实并不一定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