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为什么生气”,答“没有生气”,这时基本上就是在生气。这是一本类似格言的笔记,却比格言更具有实践性,凝聚着生活的点滴智慧,更像是一本行动指南。父亲曾在文具厂工作,上面汇总的大概就是他处理客户投诉时的各种应对方法吧。当我读到“回应对方时语气必须夸张,如果事态不是非常严重,对方也不会因为这种夸张的语气而生气”“不管对方做的饭菜味道如何,绝对不能只吃一口就放下筷子”,我终于明白,这是一本针对特定对象的相处法则。这个特定对象,便是我母亲。本子上写的都是在与母亲相处时父亲应该注意的技巧和窍门,甚至还配有流程图,详细地记录着他的不同举动会让母亲的态度发生何种变化。 我自然知道父亲一向都会看母亲的脸色行事,但从来没想过他竟然会如此认真地钻研。这算不算钻研先姑且不论。 他可真行啊!一边小心观察着母亲的脸色,一边收拾碗筷的父亲;深夜回家时把起夜去厕所的我错认成了母亲,赶紧立正站好开始道歉的父亲;大口嚼着母亲做的饭菜,不停地说“好吃好吃”的父亲…往昔的场景在我脑海中一一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