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内心的冲突

之后,三条主要的发展轨迹就会浮现出来:孩子可能亲近他人、对抗他人、或者疏远他人。 亲近他人时,他接受了自身的无助,尽管关系疏远、心怀恐惧,他还是努力争取他人的好感,以寻求依靠。只有这样,他才会感到和别人共处是安全的。如果家庭分裂、各执己见,他将站到最有权势的个人或派别一边。他以顺从获取归属感、被支持感,从而让自己觉得不再那么孤单弱小。 对抗他人时,他接受并习惯了周围的敌意,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决心对抗。他内心不信任他人对自己的感受和用意,不择手段地叛逆,不择手段地求强求胜、挫败他人,一方面是为了自保,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报复。 疏远他人时,他既不寻求归属,也无心对抗,只想保持疏离。他觉得自己与他人没有多少共同点,别人怎么也无法理解他。他构建起自己的世界-或是依靠自然,或是依靠玩偶,或是用自己的书本,或是用自己的梦想。

卡伦·霍妮

原作者:卡伦·霍妮

卡伦·霍妮作品: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
卡伦·霍妮简介:

卡伦·霍妮 (Karen Danielsen Horney ) 往往被认为是个弗洛伊德学说的修下者或新弗洛伊德派,因为她的一些概念都是精心之作,又是对弗洛伊德学说的修正。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妮是社会心理学的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她相信用社会心理学说明人格的发展比弗洛依德的性概念更适当。 虽然霍妮被称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 (更多)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