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话时会尽量压低嗓门。即使是很兴奋、愤怒甚至是很痛苦时,我都会尽量克制自己的声音,必要时我会采用一种自嘲的语气,这主要是因为我害怕过激的情绪,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有时人们会取笑我,他们会说:你想要一个没有感叹、欢乐、痛苦、愤怒和厌恶的世界吗?是的,我就想要这样一个世界,我回答说。我希望整个星球上不再有任何大喊大叫的理由,尤其是因痛苦而叫喊的理由。我喜欢低声细语,不失风度的兴奋,有教养的指责。可世界没有朝这个方向发展,但我会在文字打造的世界中践行这一原则,我从不会用感叹号来夸大感情。所有标点符号中,我最不喜欢的就是感叹号,它们就像粗暴的指挥棒、浮夸的古埃及方尖碑和其他阳刚的展露。如果那些词语组合在一起,是为了表达感叹,人们阅读这些文字,就能很容易感受到其中的情感,根本没必要再用那个符号。不过我得说,在这个年代,为克制的语调辩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发消息时感叹号满天飞。在短信、WhatsApp消息、邮件里,有一次我一连看到五个连续的感叹号。有时我觉得它们不是情感丰沛的标志,而是对书面交流缺乏信心。人们担心书面沟通会词不达意,会使我们的感情显得干巴巴的。我偶然看到了我写的书的一些翻译版本,在这些书中,我本来极少用感叹号,但在译本中有很多感叹号。就好像那些翻译我作品的译者觉得,我写的文章毫无情感,干巴巴的,所以为了我好,也为了读者好,他们要添油加醋。我并不排除,可能我写的文字听起来平平淡淡的。很可能,在那些出于某种原因、情感表达比较激烈的地方,读者如果在句末看到一个感叹号,他们会更有理由激动。可我仍认为,“我恨你”具有一种力量,呈现出一种情感的真实,这是“我恨你!!!”所没有的。至少在写作时,我们应该避免像那些疯狂的世界领袖,当他们获胜时,他们会威胁、恐吓、交易、协商和呼喊,他们讲话还不够,他们说完每个可悲的句子,还要拿导弹和核弹头一样的感叹号来加强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