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遗稿

回忆童年的时代征象,确是有难于取代的美感。尤其是住在大都会边域的乡镇上,物质文明的广度极有限。轮船是其貌不扬的火力小艇,叫它轮船是惭愧的,而火车、汽车,见也没有见过,但从画片上当然已经眼熟能详,所以对于火车是有一种崇敬的心意,象征时代。小学课本上读到“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十分感动,觉得时代是像火车那样子的,或者火车就是时代。汽车呢,远远的从公路那边驶过,喇叭嘟嘟两三声,舒服极了,摩登极了。这种心旷神怡的生活情调,现代人哪里想象得了感应得了——到现在(二十一世纪初),我还是认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物质文明程度,是适合于我生活的,人情物理,还大有余地。进则革命起义,退则设馆授徒。有志出洋留学,无能小本生意。即是街边摆个食物摊,也显得才气横溢,顾盼生辉。

木心

原作者:木心

木心作品: 《文学回忆录》 《素履之往》 《琼美卡随想录》 《哥伦比亚的倒影》 《鱼丽之宴》 《即兴判断》 《从前慢》
木心简介:

木心 1927年生于浙江桐乡。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陈丹青的导师。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曾出版多部著作。 1927年2月14日(西方情人节)生,浙江乌镇东栅人,据称,木心与作家茅盾(沈雁冰)两家有较远的姻亲关系。木心先生的大甥婿郑儒针是香港银行前行长——郑铁如先生... (更多)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