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9月,《科学和宗教》:“科学只能由那些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和向往理解事物的人来创造,然而这种感情的源泉却来自宗教领域,同样属于这个源泉的是这样一种信仰:相信那些对于现存世界有效的规律是合乎理性的,也就是说可以由理性来理解的。我不能设想一位真正的科学家会没有这种深挚的信仰。”“真正的宗教已被科学知识提高了境界,而且意义也更加深远了。” W。海森伯:“宗教是伦理学的基础,而伦理学则是生活的先决条件。因为我们每天必须作出决定,我们必须知道决定我们行动的价值(伦理学标准),或者至少隐约地想到它们。”(《科学真理和宗教真理》) 爱因斯坦:“科学只能断言‘是什么’,不能断言“应当是什么”。” 普朗克:“人需要自然科学是为了认识(世界),而人需要宗教则是为了行动(生活)。”(《宗教与自然科学》) 因为人不仅需要认识和力量,而且还需要行动的准则,需要一种衡量事物价值的尺度。他需要一种世界观,以便确保他获得尘世最高的善——内界的心灵和平。倘若宗教不能满足他,他就在精确科学中去寻找一种补偿。”(《精密科学的意义和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