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童年境遇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方式,童年的不幸经历会被赋予截然不同的含义。有的人不会沉溺于这些不幸处境,除非这些经历有助于解决未来的问题。他觉得:“我必须努力摆脱这些困境,以保证我的孩子将来过得更好。”另外一种有类似经历的人则认为:“生活太不公平。其他人总是一帆风顺。世界这样对待我,我凭什么善待这个世界?”而第三种人可能会觉得:“因为我的童年如此不幸,所以我现在做的一切都是可以被原谅的。”这三种人的想法会明显地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上。要想改变他们的行为,只有先改变他们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