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初,文帝曹丕制定九品官位制度,“以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 “褒衣博带”,成为魏晋世俗之尚。部分文人甚至轻蔑礼法,如竹林七贤。 晋代有官职的男子还戴小冠子,冠上再加纱帽的称漆纱笼冠,民间且男女通用。 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形成大融合局面,而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袴褶渐成流行,不分贵贱、男女都可穿用。袴褶的上衣短身大袖或小袖;下身喇叭裤,有的在膝弯处用长带系扎,名为缚袴。 女子衣着较大变化是风格上的“上俭下丰”,原始于汉代的襦裙套装至晋代具有了上衣短小、下裙宽大的特色。髻,以假发相衬,西晋作十字式大髻,东晋则做成两鬓抱面遮蔽眉额形状,缓鬓倾髻以为盛饰,因发髻过大过重,不能常戴,平时搁置架上,称作“假头”。 东晋末至齐、梁间改为